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

鹿鼎記 ﹣ 故事背景 ﹣ 第一回 : 縱橫鉤黨清流禍, 峭茜風期月旦評


說說鹿鼎記 ﹣ 故事背景 : 

清朝 ﹣ 文字獄

第一回 


imgres.jpg


北風如刀,滿地冰霜。 

  
江南近海濱的一條大路上,一隊清兵手執刀槍,押著七輛囚車,沖風冒寒,向北而行。 
  
前面三輛囚車中分別監禁的是三個男子,都作書生打扮,一個是白髮老者,兩個是中年人。後面四輛囚車中坐的是女子,最後一輛囚車中是個少婦,懷中抱著個女嬰,女嬰啼哭不休。

......

  
離開道路數十丈處有座大屋,屋簷下站著一個中年文士,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。那文士見到這等情景,不禁長歎一聲,眼眶也紅了,說道:「可憐,可憐!」 

  農小孩問道:「爹爹,他們犯了什麼罪?」那文士道:「又犯了什麼罪?昨日和今朝已逮去了三十幾人,都是我們浙江有名的讀書人,個個都是無辜株連。」

他說到「無辜株連」四子,聲音壓得甚低,生怕給押囚車的官兵聽見了。那小孩道:

「哪個小女孩還在吃奶,難道也犯了罪麼?真沒道理。」那文士道:「你懂得官兵沒道理,真是好孩子。咳,人為刀俎,我為魚肉,人為鼎鍋,我為麋鹿!」 

 ...


  那文士提筆醮上了墨,在紙上寫了個「鹿」字,說道:

「鹿這種野獸,雖是龐然大物,性子卻極為平和,只吃青草和樹葉,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。兇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,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,那只有給人家吃力。」

又寫了「逐鹿」兩字,說道:

「因此古人常常拿鹿來比喻天下。世上百姓都溫順善良,只有給人欺壓殘害的份兒。《漢書》上說:

「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」

那就是說,秦朝失了天下,群雄並起,大家爭奪,最後漢高祖打敗了楚霸王,就得了這只又肥又大的鹿。 


guide_clip_image195.jpg
  ...

 
  那小孩道:「小說書上又常說『問鼎中原』,這跟『逐鹿中原』好像意思差不多」。 

  那文士道:

「不錯。

夏禹王收九州之金,鑄了九大鼎。當時的所謂「金」其實是銅。每一口鼎上鑄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圖形,後世為天下之主的,便保有九鼎。

《左傳》上說:「楚子觀兵於周疆。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。楚子只是楚國的諸侯,他問鼎的輕重大小,便是心存不軌,想取周王之位而代之。」 


  那小孩道:「所以」問鼎「,」逐鹿「便是想做皇帝。」未知鹿死誰手,就是不知那一個做成了皇帝。」 


  那文士道:「正是。到得後來,問鼎,逐鹿,這四個字,也可借用於別處,但原來的出典,是專指做皇帝而言。




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